2025-06-19
2025台灣多放4+1天假確定!
封面

2025台灣多放4+1天假確定!總統府公布法令 新增的假有哪些?

2025年「還假於民」法案三讀通過,總統府於今日(5月28日)公布法令,台灣正式新增4天國定假日,再加上5月1日勞動節,勞工將迎來4+1放假新制!本文完整解析新增假日內容、背景意義與過去刪除7天假的歷史回顧。


勞工權益與工時制度一向是台灣社會的熱議議題,台灣經歷多次工時與假期政策調整,2001年前,勞工每週只有休假一天,工時為每週48小時;2001年後,公務人員改為週休二日,勞工則改為隔週修2日,工時雙週84小時。

直到2016年12月,當時行政院主導修正《勞動基準法》,提出「一例一休」制度,規定休假日雖可加班,但是資方必須提供加班費,並同步刪除原屬勞工的七天國定假日,作為所短工時的配套措施。勞工團體、工會與民間為此聲浪紛紛,批評政策未能真正保障勞動權益,反而造成「工時不減、假期變少」的倒退情況。

如今,立法院三讀通過「還假於民」法案,總統府於5月28日公布法令,正式恢復四天國定假日,再加上原有的5月1日勞動節,形同全國勞工迎來「4+1」的假期增幅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此次放假日新增的背景、內容與影響,並一併回顧被刪除的七天國定假日有哪些?

台灣勞工的工時史與政策時空背景

 1. 2001年以前:每週48小時、單週休一天

  • 在2001年以前,多數台灣勞工每週需工作六天、總工時達48小時。
  • 公務機關自週一至週六皆需上班,僅週日為固定休息日,長工時成為社會常態。
  • 2. 2001年改革:公務員週休二日,勞工改為「雙週84小時」
    • 2001年起,政府為提升生活品質與促進消費,率先推動「週休二日」,但最初僅適用於公務人員。
    • 同年,勞工制度調整為「雙週84工時」,即每兩週最多工作84小時,等同於「隔週休二日」,但實質上仍與公務人員休假不一致。
  • 3. 勞資落差擴大,引發修法壓力

    • 勞工與公務員假日不一致,成為重大民怨來源,民間團體與勞權組織多次要求修法。
  • 2016 被砍的7天假是哪幾天?為什麼會被刪除?

    刪除的七天國定假日:

    1. 1月2日:元旦翌日
    2. 3月29日:青年節
    3. 9月28日:教師節(孔子誕辰)
    4. 10月25日:光復節
    5. 10月31日:蔣公誕辰紀念日
    6. 11月12日:國父誕辰紀念日
  • 政府刪假的理由為何?

    • 配合縮短工時:政府認為刪除七天假是為了彌補勞工「一例一休」制度所帶來的每週正常工時縮減。
    • 制度簡化:當時政府試圖讓工時與假日制度更一致,以減少行政與企業的人事管理負擔。
  • 2025年「4+1」天假是新增哪幾天?

    2025年5月9日,立法院三讀通過《勞動基準法》部分修正條文,為全體勞工新增4天國定假日。這4天假日分別為小年夜、教師節、光復節、行憲紀念日,以及「+1」的勞動節。勞動節原屬於特定勞工族群的假期,現在明文規定為全民放假日,故整體形同增加「4+1」天的休假空間。

    • 農曆小年夜
    • 5月1日勞動節(原為勞工專屬假日,新制將勞動節正式列為全民放假日)
    • 9月28日教師節(孔子誕辰紀念日)
    • 10月25日光復節(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)
    • 1225日行憲紀念日

文章出自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352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