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09
面試技巧大補帖
封面

面試前該如何準備?5大重點告訴你


對許多人來說,不管經過多少次面試,仍是克服不了緊張,進而不知道該如何準備。此時,就建議可以將面試準備分為:面試前、中、後3大部分來進行,而最初當然就是從面試前的準備開始。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介紹面試前要做好哪些基本功課。


1. 詢問詳細面試資訊


若你是很容易緊張的人,那就非常推薦事先將面試的細節詢問好,如:面試時間大約是多久、是中文還是英文面試、為個人還是團體面試、當天面試是否會二面或三面,或者有無特殊服裝限制等,事前了解越多資訊,就可幫助你在準備時更有方向,且不被未知的情況亂了手腳。

2. 熟悉履歷並準備相關文件


接著則是熟悉自己的履歷。也許你會有所疑問,自己的經歷難道會不知道嗎?為何要刻意提出這一點?這是因為,許多人會針對不同的職缺而修改一些履歷的細節,而若同時有不同公司發出了面試邀請,此時就要注意你提供的履歷是否有所差異,並在面試前好好熟悉該份履歷,以免講出了跟履歷不符的內容,搞出烏龍而被大大扣分。


另外,即便面試官已有了你的履歷電子檔,也建議可在面試前再多印幾份,而若有相關作品集,也建議可以印下來,除了以備不時之需,也可讓自己在面試時有所對照。如果是應徵網路行銷、企劃人員、社群小編或設計師等重視「作品有正式上線」實務經驗的職位,也建議自行攜帶筆電呈現作品集,確保用自己的電腦螢幕能完美呈現自己的代表作。


攜帶筆電注意事項:

● 電量:筆電電量充足

● 充電:攜帶筆電插頭和電源線

● 網路:如果作品檔案存在雲端,需事前確認手機可開網路讓筆電連上網

● 投影:如需投影,須事前和面試官確認現場是否有連接線或是HDMI轉接頭等

● 桌面:桌面檔案需稍作整理,避免打開筆電螢幕就呈現凌亂感

● 清除:清除不利於求職或個人形象的網頁瀏覽紀錄,以防萬一

3. 充分了解公司及職缺資訊


將基本的履歷資料準備好後,再來就是要了解對方的資訊。建議可事先上網查看該公司的官網、官方社群帳號如Facebook或Instagram、YouTube等,還有產品資訊、服務內容及面試職位等相關資料。其中,要特別注意的是,請務必將職缺介紹欄位的職務內容、日常工作事項閱讀仔細,才不會讓面試官認為你並沒有用心看待此次面試。


而除了公司官網外,也可藉由Google搜尋新聞、公司品牌名稱加上Dcard或PTT等平台多方面蒐集該企業的口碑輿論和招募推廣資訊,除了讓你更瞭解該職位是否適合自己之外,也能做為面試時回答問題的素材。
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
4. 預想面試問題,事先準備回答


而事先預想面試官的提問,也是面試準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。舉凡:人格特質、優缺點、為什麼想投這份工作等常見問題,都建議可事先想好回答,才不會在面試時慌了手腳,進而錯失良好機會。

5. 凸顯優勢並主動出擊


由於面試僅有短暫的時間可以讓雙方認識彼此,因此建議面試者可以積極一點,主動出擊,以凸顯自己的優勢。如:巧妙地在自我介紹中加入職缺所需要的人格特質;或是創造一些記憶點,讓面試官對你的經歷感到有興趣;甚至是直接提出能力證明,如有哪些工作實績,並將其數據化,以便面試官一目了然!

面試注意事項&準備問題技巧大公開


而到了面試當天,則請謹記以下3點,並放寬心、冷靜應答,才不會因緊張而枉費了先前所做的努力。


1. 切勿答非所問


在回答問題時,建議先明確回答問題後,再做相關的延伸說明,以避免沒頭沒尾的回答,造成面試官認為你的理解力及邏輯思考不符合職缺所需。



2. 適當提問以表興趣


面試並非是面試官單向的提問,建議在面試過程中也可適時發問,如此一來,不僅能讓面試官認為你對職缺確實有興趣,也有利於你判斷此職位是否為自己的理想工作。



3. 勿偏離職位相關主題


在面試時,面試官大部分的問題背後皆有其含意,因此建議在回答問題時,盡量繞著與職缺相關的方面回答,勿偏離主題太多,容易讓面試官認為你並非他們所需要的人才。

面試後該做些什麼?準備好感謝信很重要


最後,當面試結束後,也別忘了做以下2大事項,為此次面試做完美的結尾。


➡️ 重整此次面試經驗,作為養分灌溉自己


不論錄取與否,每一次的面試經驗皆是給自己的良好教材,因此推薦面試者可趁著剛面試完,記憶猶新時,將該次的面試經驗及重點記錄下來,如:認為自己在哪部分表現得不夠好,下次可如何改進;又或者面試官給了什麼樣的建議,問了哪些你沒有準備到的問題,這些皆可做為下次面試的參考,幫助你在求職的路上越來越順手!



➡️ 準備感謝信,回覆給面試官


接著則可發一封感謝信給面試官,內容可簡單說明感謝面試官撥空與你進行面試,而若有認為自己表現不如預期之處,也可趁機重新在信中補充回答,為自己「扳回一城」。


文章出自:https://www.518.com.tw/article/1936